乡村振兴是实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大战略
2019-04-17 00:21:49
  • 0
  • 2
  • 0

乡村振兴是实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大战略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乡村振兴是实现国家稳定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

宋圭武 | 2019-03-25 22:28阅读 64.0万 | 评论 19 | 18

原文发表于《丝绸之路》2019年1期。

宋 圭 武

内容提要: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基础工程,是实现国家稳定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是重点。这里的产业兴旺,主要是指现代农业的兴旺。对乡村振兴的艰巨性,我们也要有充分的认识,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乡村振兴,要努力实现乡村质量振兴,而不是数量取胜。要进一步提升乡村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质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互生。要努力实现乡村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和谐共进。要形成乡村与城市和谐发展新格局,要努力实现乡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和谐互养。

关键词:乡村振兴 经济增长 国家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要切实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发展位置,要切实行动起来,全面落实好这个重大战略。

为什么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因为全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全局和长远,意义重大。总的来讲,是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基础工程。中华民族要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需要重点解决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就是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而这个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最突出表现,就是乡村发展的滞后。所以,乡村实现了振兴,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得到了有效解决,国家的稳定和长远发展也就有了坚固基础。具体而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有五个方面。第一,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城乡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中的重大关系。马克思指出:“一切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分工的基础都是城乡的分离,可以说,社会的全部经济史都概括为这种对立运动。”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之一。”只要“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目前,我国城乡差距过大,已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谐发展,要补齐短板,客观需要大力促进乡村振兴。第二,是解决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粮食安全,是比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安全更为重要的安全。一个人可以三日不花钱、可以三日不开车出门、可以三日不上网,但若一个人三日没有饭吃,就是大麻烦。所以,一个国家若三日无粮,必出大乱。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效率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土地撂荒严重,而进口粮食又逐年增加,粮食安全面临重大隐患,亟需现代农业振兴。第三,是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需要。经济增长有三大动力:出口、投资和消费。而乡村振兴,对这三个方面都有促进。首先,大国具有农业资源多样性的优势,若开发好比较优势,可以进一步扩大出口;其次,通过大规模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进一步拉动投资;再次,全国一半左右的农民群体收入若提高了,必然会进一步大大刺激消费需求,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提高,对消费需求的刺激效应更好。第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密切相关的。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又需要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因为没有乡村振兴,必然乡村生产力落后,乡村社会必然会趋向普遍贫穷,也就不可能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五,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没有美丽乡村,必然没有美丽中国。

如何下好这盘大棋,产业兴旺是基础,是重点。这里的产业兴旺,主要是指现代农业的兴旺。对乡村振兴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是特别强调并明确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当然,这里我们也不排除一些个别或少数的村镇,可以以旅游业或加工业等产业为主导产业,但从全国范围来讲,应主要是指农业。因为若全国的村镇都以发展工业等非农产业为主,没有人种地,或只有极少数人种地,国家的粮食安全谁来保障?要实现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就是一句空话。所以,乡村产业兴旺,应主要是指现代农业的兴旺,这一点在认识上应必须明确,不能含糊。而目前,我国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低”、“大”、“差”三大方面。所谓“低”,主要是农业生产效率低,竞争力缺乏,农民种粮不赚钱。所谓“大”,主要是农业风险大,一是来自自然的风险大;一是来自市场的风险大。来自自然的风险主要是自然灾害。来自市场的风险主要是价格波动。而目前价格波动的风险对农民的伤害更大。价格波动导致农产品蛛网效应严重。比如西红柿,贵的时候是一斤几元,便宜的时候才几毛钱,有时甚至烂在地里也没有人要。再比如,有些农民看当时市场行情大种果树,种了七、八年才挂果,由于大家一哄而上,最终导致市场价格又大跌,一些农民又不得不大面积砍果树,七、八年的土地投资等于打了水漂,损失巨大。目前,可以说大多数的农产品都遭遇过或正在遭遇类似情况,价格能稳定的农产品很少。这种农产品需求价格的不稳定和反复波动,不仅对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危害大,还造成了农业投资的重复浪费,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要解决好这个大问题。所谓“差”,主要是农产品品质较差,不生态环保,质量亟需提高。如何解决好这三大问题,需要通过合作化、订单化、生态化等众多手段重点解决。合作化,重点是要解决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要努力促进小农户和现代生产方式有机衔接,要变一家一户分散生产方式为合作生产方式,要向农业的规模化和分工化要效益。订单化,重点是要解决市场风险“高”的问题。要大面积建立农产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稳定供销渠道,要让需求大体稳定下来,要让价格大体稳定下来。生态化,重点是要解决农产品品质“差”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业现代化,核心和灵魂应是生态化。有生态化,农业不仅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也有经济效益。生态化是农业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根本途径。如何推进生态化,需要更加注重传统农业的优势,不要轻易否定传统的东西。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传统农业经验,应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另外,农业技术的开发应采取稳健原则。另外,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业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农业产业效益考核指标的设置应把生态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另外,推进生态化建设,需要发挥好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在全面推进生态化有困难的情况下,各地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先积极探索建立一些示范企业、示范农场、示范基地、示范商店等,然后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业生态化建设全面推进。

另外,对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的艰巨性,我们也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决定了我国的乡村振兴必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不可能与其他国家一样模式的。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第一,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好社会主义这个最大制度优势。新时代,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有利条件和必要性是: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良好技术基础,比如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宏观调控乡村经济提供了极大便利;二是以往我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历程也为我们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经验借鉴和不足参考;三是农产品需求不同于工业品需求,有更大需求稳定性,这也为更好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提供了需求基础;四是农业产业的公益性特征也客观要求应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积极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一是要坚定坚持党管农村的原则,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要进一步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正体现在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乡村振兴一定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要进一步创新乡村经营管理体制,要发挥好计划和市场两方面的优势,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要把“统”的优势和“分”的优势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有“分”没有“统”,或“统”空壳化。四是要努力培养一支真正爱农村、懂农业、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把最优秀和最有经验的干部派到乡村振兴第一线。要大力提拔人老实又善于苦干的干部。第二,要充分考虑中国的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及城乡结构等特点,要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选择好乡村资源的配置方式,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模式。比如,在乡村生产体系和经营形式选择上,笔者认为,应基于我国城市工业发展水平的现实考量,乡村应更多选择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生产体系和经营形式,而资本密集型生产体系和经营形式只能作为补充形式。因为若乡村全面发展资本密集型形式,必然会衍生大量过剩农村劳动力,这在我国城市产业吸纳过剩人口能力还有限的情况下,会给城市发展带来极大人口压力,会导致城市发展产生诸多问题。第三,要充分考虑到我国乡村生产力发展的现状和水平,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能急躁冒进。尤其面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棘手的深度贫困等问题,更需要有稳的心态。另外,急躁也容易催生形式主义。因为急躁往往会导致出台一些不切实际的措施和制定一些无法达到的目标,而不切实际的措施和无法实现的目标本质是无法有效落实的,这就容易催生形式主义落实问题。所以,稳,才有真速度,稳,乡村才会有真振兴。第四,立足我国国情,乡村振兴需要充分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要努力实现乡村的自我良性发展。因为我国是一个乡村人口大国,乡村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城市和工业的反哺,客观需要乡村形成更多自我发展能力。第五,对乡村振兴所可能达到的水平我们不能期望过高。我国乡村振兴要想达到和发达国家乡村一样的发展水平,还需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的协同推进。

另外,要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还需要下出质量,要努力实现乡村质量振兴,而不是数量取胜。第一,要进一步提升乡村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质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互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第二,要努力实现乡村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和谐共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乡村振兴需要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引领作用。要大力破除旧习俗。要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人格形成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孵化器。“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良好的家风薪火相传,代代感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宁,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和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第三,要形成乡村与城市和谐发展新格局,要努力实现乡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和谐互养。城市和乡村,二者关系,应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供养,应互为对方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不能一方的发展是建立在损害一方的基础上。(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宋圭武,男,1964年10月25日生,中共党员,甘肃靖远人;曾先后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现为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教授,智库工作站副主任,兼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导师和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发展、经济理论和三农问题等方面。

通信地址:甘肃省委党校智库工作站

邮政编码:730070

e-mail:gssgw007@sina.com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