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丙坤故去还有谁能让两岸坐在一起对话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江丙坤故去,台湾老一代政客凋零殆尽,还有谁能让两岸坐在一起对话?
冰川思想库 新浪个人认证 (2018-12-11 09:26:58)
很长一段时间里,江丙坤或成为绝唱,台湾地区很难再出现像他这样的人物了。
冰川思享号特约撰稿 | 郑东阳
在他的身上,“绝顶聪明、对数据敏感、职业经理人色彩”的这些特点,远胜于他的政客身份。
在任职期间,他留下了一个跟了他一辈子的外号——“江科长”。
在台北政坛,原来几乎没有人看好他有朝一日会成就大事业,只是把他视为一个执行力强的专业官僚。
正是这样一位没有“大理想”的“政务官”,却拥有与汪道涵、辜振甫一般的历史地位,他就是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前董事长——江丙坤。
只可惜,这位为海峡两岸和平与发展奔波忙碌的老人现在已经走了。据台湾媒体报道,12月10日,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去世,终年86岁。
从2008年5月26日开始,江丙坤出任海基会董事长一职,并在当年与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在北京和台北会面,“陈江会”后开启了两岸中断9年之久的制度化协商,这种“白手套”之间的协商延续至马英九执政的整个周期。
而在更早的2005年3月,时任国民党副主席的江丙坤曾率参访团访大陆。这是1949年之后,国民党时隔56年第一次正式组团来大陆。
两岸媒体对其评价颇高,人民日报旗下海外网引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曾对江的评价,“破冰先锋、协商功臣、经贸推手、交流使者”16字,概括江丙坤对两岸关系的贡献。
台湾海基会对其离世表达深切哀悼,该会官方新闻稿中称,前董事长江丙坤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海基会同仁对他的辞世深感不舍,更感念他为海基会的付出与贡献。
1
58年前,江丙坤被国民党吸纳,从此成为体制的一员,此后虽历经台湾民主化与本土化浪潮、政党轮替,江丙坤在党内和政界的职位也节节高升,但从未参加过一次民主选举,是标准的文官体制培养下的精英。
这位拥有50年以上国民党党龄和公务员工龄的台湾地区重量级政治人物,是台湾半个世纪历史转折的重要见证人之一。
1932年,江丙坤出生在日据时代的南投县,青年时在东京帝国大学接受过教育。国民党迁台后,1954年江丙坤被组织分配到南投县政府担任基础公务员。
短暂的基层公务员生涯过后,1960年,江丙坤曾获得国民党“中山奖学金”资助,在日本留学11年后,拿到日本京都大学农经博士学位。
回到台湾后,他获得一张极其丰富的履历表:从台驻日本南非“外交官”到“经济部部长”,从“立委”再到“立法院”副院长、国民党副主席,最后到海基会董事长。
江丙坤故去,台湾老一代政客凋零殆尽,还有谁能让两岸坐在一起对话?
2012年8月9日,第八次江陈会谈,陈云林(左)和江丙坤(右)。(图/东方IC)
与深受建丰同志(即蒋经国)喜欢,生长在戡乱时期的国民党官二代马英九相比,虽然马英九从政的后半段经历过民意的检验,但江丙坤与马英九思维模式和成长经历充满了戡乱时期的烙印,十分正统。
“忠党爱国”这一词汇已经深深地在江丙坤这样的根正苗蓝的国民党人身上打下烙印。在2010年的一次专访中,江丙坤提及国民党时,眼神里总是充满自豪感。比如谈及他获得“中山奖学金”赴日本留学时,坦承他的价值观就是“忠党爱国”。
在他们身上汇集了早期台湾地区政治人物发迹的诸多要素:从地方首长到“部会首长”再到党务高层,政治历练十分完整。但到了政治生涯晚期,参与台湾民主转型,但又因自身局限与“果实”失之交臂,最后因有功于两岸关系缓和,在两岸关系的舞台里获得人生最后的慰藉。
在戡乱时期,江丙坤还没有像连战等人一样位居高位,解禁后又深度参与早年国民党发起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同时,因为接受过西方名校教育,其整个价值观又趋近于欧美保守派,这让他显得十分开明,加上政务官干实事的色彩,因此江丙坤身上的包袱小很多,到了台湾实现政党轮替常态化的年代,他们这一代的国民党人已经没有“体制内”的原罪,只有烙印。
2
笔者在《凤凰周刊》期间,曾多次专访江丙坤。2010年,在台北海基会办公楼里,首次专访这位长者,彼时他刚从日本考察回来,一下飞机就出现在办公室。或许由于连日奔波,他有些疲惫。
他的助理说,这位近80岁的老人每天只睡不到5个小时。谈话时,江丙坤脸上带着倦容,仿佛只愿意微微张开嘴唇,但谈吐清晰,思维敏捷。
整个谈话不断被电话打断,他用闽南话说“我正在和朋友聊天”。礼貌地放下镀着金色外壳的手机后,他以为我听不懂他说的闽南话,还重复给我听。谈及经济和两岸议题时,他总是能像百科一样,按年谱谈事件以及他对事件的看法。
在江丙坤的身上,绝顶聪明、对数据敏感、职业经理人色彩这些特点,远胜于他的政客身份,蒋经国时期发迹的“政务官”身上多少都有些“蒋经国”印记。
江丙坤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台湾地区最勤奋的政务官。在台湾因蒋经国“十大建设”经济开始增长后,曾任台湾外贸协会秘书长的江丙坤,带领着“一只皮箱走天涯”的台湾中小企业家们,一年离台200多天,走遍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台湾企业寻找商机,签订各种贸易协议。
上世纪90年代,在江丙坤在台“经济部”任职期间,留下了一个跟了他一辈子的外号“江科长”。由于江丙坤做事严谨周密,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即使当“国贸局长”了,也往往跳过组长、科长,直接致电承办的科员,岛内媒体戏谑其不似局长,而戏称他为“江科长”。
在事业最辉煌的阶段,江丙坤在各种民调资料中,声望常高达七成以上,是继孙运璇和赵耀东以降“经济部”声望最高的部长之一。
江丙坤故去,台湾老一代政客凋零殆尽,还有谁能让两岸坐在一起对话?
江丙坤(图/东方IC)
然而,即便如此,台北政坛和舆论几乎没有人看好江丙坤有朝一日会成就大事业,总把他视为一个尽心尽力、执行力强的专业官僚,却没有足够的理想,认为其视野和格局都不足以成为主导者。
不仅他人如此评价,就连江丙坤本人也将自己定位为“政务官”。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回忆起自己曾担任的公职,江丙坤认为上世纪70年代在南非工作期间是自己的黄金年代,而不是海基会董事长,因为“南非气候四季如春,工作很愉快,也有很大成就。这也是家庭生活最充实的8年,我们经常到各处旅行”。
李登辉时期,尽管江丙坤有高声望,是“行政院院长”的最好人选,但李登辉不愿意让江丙坤负担起更大的政治责任,“科长思维”成为其一辈子也绕不开的死结。
2000年国民党败选后,连战寄望于2004年大选,即赋予江丙坤未来组阁权。而陈水扁也在同时争取江丙坤。2001年底,工商大佬告知江丙坤,已说服陈水扁让江丙坤组阁,但江丙坤婉拒,最终与院长“擦身而过”。
江丙坤曾说,当一个永远的“行政院长候选人”也不错,因他有这个分量,讲话有人会听,他可以继续讲真话,不论谁当“行政院长”都有压力,“可以发挥一点拉住他们错误走向的功能”。
3
正是这样一位没有“大理想”的“政务官”,却拥有与汪道涵、辜振甫一般的“历史地位”(汪是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辜是著名企业家、前海基会董事长,他们之间的会谈被称为“汪辜会谈”),江丙坤最大的成就也在海基会董事长期间。
在江丙坤就任期间,海基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互访日渐常态化,两岸举行了8轮磋商,达成了18项协议。官方媒体报道,2000年9月以来,他至少152次访问大陆,造访248个大陆城市,接待650个大陆参访团。
2012年,江丙坤退休,他向马英九和陆委会提出辞呈,理由很质朴,即“岁华逼人,休致有日”。当年,江丙坤退休时,台湾媒体的评价认为,江丙坤留下了继辜振甫之后的又一个典范,娴熟经济事务、关怀台商和声望高的特质让他为两岸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可谓功在两岸——这是典型的国民党对老党员和老干部的评价。
江丙坤故去,台湾老一代政客凋零殆尽,还有谁能让两岸坐在一起对话?
连战(右)与江丙坤(左)(图/图虫创意)
国民党的政治文化中,论资排辈是常态,让国民党看起来极为不像民主社会的选举型政党,苏联式政党的文化展露无遗。
比如在2008年后,两岸交流过程中,国共平台是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国民党党内的各个大佬极为重视自己的职位,以便于在两岸交流中获得自己的地位。
但此后迫于选举压力的不断改革,让马英九、朱立伦、韩国瑜这样自带流量或者有机会短期人气暴涨的选举明星及江丙坤等老实人均成为受益者,有机会活跃于选举或两岸关系等专业舞台。尤其是后者,是两岸关系改善的推动者和执行者。
随着江丙坤的离世,发迹于蒋经国时期的国民党大佬在世的仅剩吴伯雄、连战、萧万长、马英九等少数大佬,活跃在政治舞台的也仅剩吴敦义一人。而在两岸关系的舞台上,中生代朱立伦、新晋高雄市市长韩国瑜、曾以副主席身份代表国民党登陆过的嘉义市市长黄敏惠等有望成为维持国共交流的重量级人物。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江丙坤、连战、马英九等大陆人耳熟能详的政治人物,将会是台湾政治人物在大陆影响力的巅峰代表。
今后,台湾地区的政治人物会更加务实,理想主义的色彩会进一步淡化,对两岸关系的政治考量色彩并不浓,只是希望通过改善关系,让台湾从中获得交流红利,以获得政绩。
这也意味着,台湾政客未来对大陆的影响将会十分有限,不管他们将扮演台湾利益推动者、看门者等任何角色。
虽然国民党尚不是执政党,民进党政府的陆委会和海基会与大陆几乎处于零交流状态,但哪怕今后政党轮替,两岸恢复交流,与八次“白手套”会面,签订诸多经济协议、推动陆客台湾自由行、两岸直飞等业绩相比,很长一段时间里,江丙坤或成为绝唱,台湾地区很难再出现像他这样的人物了。
* 文中部分内容引用自作者曾对江丙坤的专访,发表在《凤凰周刊》、壹读等媒体的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