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母子3人坠楼精神疾病需前置化关注
2018-12-14 00:58:58
  • 0
  • 3
  • 0

河北母子3人坠楼精神疾病需前置化关注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马进彪时评新浪个人认证 今天 11:38

河北“母子3人坠楼”:精神疾病,需前置化关注,资源投入是关键

12月7日,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12月6日,鸡泽县内28岁女子王某某和其4岁的儿子在鸡泽县龙城国际小区坠楼身亡,其1岁半的女儿被发现死于位于鸡泽县亭自头村家中。12月9日15时许,鸡泽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称,根据警方掌握的情况,事发时,系儿子先坠楼,之后母亲坠下。警方已获证据表明,坠楼母亲生前曾在医院接受过精神类疾病治疗。(澎湃新闻12月9日)

悲剧的发生在于瞬间的一念之差,但精神类疾病患者的一念之差,并非常人所能想象,他们的精神处在另一个与众不同难以解读的空间里,幻觉与扭曲是他们发病时的常态,而这一切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只能以悲剧的结果来告知人们,他们是不幸的,但一切已无可挽回。

这起悲剧发生之后,引发社会热议,有网友认为,应当提前以法律的手段,限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采取强制更换监护人的措施来保证孩子的安全。应当说,这种想法的初衷是好的,因为这会使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存在的意外隐患。

但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首先,强制更换监护人,这本身就是于法无据的措施。其次,新监护人到底应当由谁来充任?而如果是亲属的话,那么是否就愿意接受这样的委托?显然,这是一条很难走通的路径,它不但涉及到现行法律的适用问题,更涉及到病人亲属的意愿和承担能力的问题。

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发育障碍患者,而在大多数国家中,只有不到2%的卫生保健资金用于精神卫生,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和四分之三的精神障碍者无法获得可负担得起的治疗或护理。此外,在世界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个精神障碍者死于自杀。

因此,讨论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回到本质层面上来,即精神类疾病本身就是一种病症,在承认真个客观现实的前提下,才可能找出可行的办法解决办法。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提出的主题是: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应当说,这样主题,既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也客观地折射了共享健康资源这个难点。

与其他国家相比,对于精神类疾病患者的重视程度,我们还存在着认识的不足,其主要表现为重视结果,而轻视致病过程。这就使得每一次这样的悲剧都会引发人们的关注,但新闻之后就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这是一种原地徘徊的往复循环,每次的悲剧都是上一次的重演,但并未使社会对他们的关注进入前置化阶段。

因此,对于精神类疾病患者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停滞于新闻事件的关注层面,而应当回溯到致病的过程和防病的层面上来。而世卫组织提出的“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其关键之处在于共享健康资源,而在这个问题上,显然我们还处于短板状态。

精神发育障碍疾病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社会卫生问题,它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在这个大背景下,每个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加大健康资源的投入是必要的,这既是对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切实关心,也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切实关照。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