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评制点评河南竹林大事小情群众说了算
2018-11-08 10:00:22
  • 0
  • 3
  • 0

普评制点评河南竹林大事小情群众说了算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河南竹林:大事小情群众说了算

2014年12月17日10: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竹林镇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部,总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下辖7居委会,近2万人。镇党委下辖19个支部(总支),党员700多人。竹林镇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园林镇、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镇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进入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行列,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荣誉称号。先后迎来了胡锦涛、江泽民等三任总书记和(李长春、曾庆红、李岚清、李克强、刘云山等)近三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

1983年以来,竹林镇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每年开展两次以“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支部评议党委”为主要内容的“三评”活动,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时刻处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架起了党和政府同群众沟通的桥梁,所以竹林连续三十年无上访告状,无重大刑事案件,无修炼法轮功,无黄毒赌,无违反计划生育现象,《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等中央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三评”活动经验做法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

一、基本做法

1、开展“三评”的背景

1982年前,当时的竹林村由于一度忽视了党的群众路线,导致集体主义涣散,连一些村干部也无心工作,5个支部委员有3个办了小企业,13个生产队长有8个只顾发展个体经济,村里一度班子瘫、人心散、社会乱,甚至出现了赌博、酗酒、打架斗殴、信神信鬼、烧香修庙、超生早孕、大办红白喜事等不良现象。村党支部书记赵明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清醒地意识到,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的滑坡,将会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于是在1983年“七一”前夕,组织召开了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发动群众对党员干部进行评议。原定一天的会议连续开了七天七夜。在当时的会议上,群众对只顾自己致富的干部提出尖锐批评,对每个党员干部的做法进行了深刻剖析,对支部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认真评议,使支部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受到很大震动,同时也把党员同群众的关系拉近了,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他们纷纷当场表示要关心群众,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这就是“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的开端,也是竹林“三评”的肇始。

从那时起,这种评议就在竹林每年的七一、元旦前夕延续了下来,逐渐完善,形成了规矩、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的增加、党员的增多,竹林村党支部,也逐渐升格为党总支、村党委,后来随着撤村建镇又成立了镇党委。“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的做法,也与时俱进,继续开展了“支部评总支”,慢慢演变成“支部评党委”。近三十年来,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三评”作为竹林每年党建工作中雷打不动的大事,一直坚持下来,并成为了践行群众路线的一项有效方式,“三评”工作也成为推进竹林经济发展的法宝。通过三十年扎实有效的“三评”活动,竹林的党员干部“当党员像党员,当干部像干部”,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竹林社会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2、开展“三评”的方法步骤

竹林“三评”活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即:学习动员阶段、自查自评阶段、述职评议阶段、整改提高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镇党委、支部(总支)依次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宣传动员,其中各支部要组织党员集中1-2天开展学习,重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章、入党誓词、党的重点工作、竹林居民文明手册等,使广大党员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掌握政策,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阶段:自查自评。主要是党员通过“五查五看”的方式进行自查自评:查理想信念、看是否明是非、辨真伪,立场坚定;查组织观念,看是否认真贯彻党的决议,积极发挥表率作用;查学习态度,看是否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业务;查素质能力,看是否作到熟悉本职,锐意创新;查精神状态,看是否作到团结奋进,昂扬向上,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阶段:述职评议。一是群众评议党员。各支部邀请职工群众代表和服务对象代表参加党员大会,由党员逐一宣读自查报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采取面对面或背对背形式进行讨论评议。二是党员评议支部。各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听取支部书记代表支委会的述职,分组讨论评议支部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三是支部评议党委。各支部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对镇党委的意见与建议。

第四阶段:整改提高。针对自查和评议中查找出的问题,党员个人和支部分别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并按照党章的要求切实进行整改。镇党委针对各支部汇总上报的评议意见和建议,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制订具体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并在4日内召开由全体党员及群众代表参加的“三评”总结大会,对梳理后的问题进行公开答复,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主要成效

三十年来,通过这种富有成效的“三评”活动,加强和改善了群众的思想工作,促进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推动了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1、提高了党员素质。通过三十年的“三评”活动,党员干部思想不断受到洗礼,认识不断得到深化,作风不断得到提高,能力不断得到增强,真正成为了群众信服的贴心人、致富路上的带头人。广大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主动开展“我是党员,我承诺”活动,在“三评”会上承诺服务内容,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监督。在职党员立足岗位勇做奉献,无职党员主动领岗担责,无论是修路、建校、平整土地,还是捐款、抢险、技术攻关等,都以实际行动体现先进性,涌现出了李全掌、李经周等一大批甘于吃亏、乐于奉献、时时处处走在群众前面的党员先进典型,在社会上树立了党员的良好形象。

2、促进了民主管理。“三评”把镇党委和支部两级领导班子置于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之下,使镇党委和支部能够在广大群众和党员的监督下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不断做出正确的决策。据不完全统计,三十年来,镇党委先后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12000多条,制定出整改措施36000多条,为群众承诺的800多件实事全部办结到位。通过“三评”,一批被群众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党员受到处理,先后有8名中层干部因不公不廉和能力不强被免职,纯洁了党的队伍。1994年,镇里准备投资新建办公大楼,群众反对,在“三评”中提出把钱用到发展教育上,后来经过4年奋斗,全镇经济上了新台阶,群众又在评议中提出,必须建设能与竹林经济发展和对外形象相称的办公楼,于是竹林镇才在1998年改建了办公楼。通过行之有效的“三评”活动,评出了方向,评出了团结,评出了干劲,评出了希望,评出了欣欣向荣的新竹林。

3、提高了乡风文明。在每年年终的“三评”中,竹林都要评出“十好”(好党员、好团员、好干部、好职工、好居民、好民兵、好少年、好夫妻、好媳妇、好家庭)进行隆重表彰,对评出的好媳妇,敲锣打锣地到媳妇娘家报喜,带动周边群众尊老爱幼,起到了表彰一个、教育一方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各支部开展了“月评好人好事”、“季评三十佳”(十佳单位、十佳楼院、十佳标兵)活动,并通过电视、广播和光荣榜大力宣传,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后进,不断弘扬群众中的真善美。通过树立和宣传一大批身边的可亲可学的好典型,逐步形成了“爱竹林、比贡献,谋发展、永创业,讲文明、共富裕”的竹林精神,培养了竹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了社会文明新风尚。竹林镇党委多次荣获省、市五好先进党委,省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三次蝉联全国文明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4、服务了人民群众。镇党委根据群众建议,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先后投资6亿元,完善了小城镇道路网络,实现了户户通硬化路。建成了变电站、邮政电信大楼、面粉厂等公用设施,修建了北山广场和南山游园,在居民集中地建设了健身路径和全民健身苑。投资上亿万元,从32公里外引来黄河水,建成了万吨水厂,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建起了设备齐全的卫生院,减费让所有群众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兴建了中学、小学、幼儿园,并免除学生一切费用,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先后建造别墅1300套,家属楼20多栋,人均达到46平方米。免除了群众的全部统筹提留,承担孤寡老人的一切赡养费用,对没有工作能力的病、残、弱等弱势群体定期发放生活补助。对所有耕地进行退耕还林,积极开展环境绿化、美化和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三次被评为全国卫生镇。由于竹林的各项工作都能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出发点,真正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5、推动了经济发展。竹林把“三评”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法宝,坚持五个文明一起抓,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三评”活动中,根据群众意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努力把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竹林太龙药业公司的拳头产品双黄连、哈伯因、竹林胺畅销全国,成为河南省医药行业首家上市企业。目前,竹林拥有82家企业,产品横跨10多个行业、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完成社会总产值50亿元,比1983年增长2500倍,向国家纳税2.3亿元,财政收入6900万元,分别比1983年增长上千倍。人均收入由1983年的87元跃升到26000元,增长320多倍。2001年以来在河南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评比中均名列前茅。

三、交流与探讨

近三十年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三评”活动是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措施,是新形势下对党员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有效方法,是坚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的一项重要措施。

1、“三评”是一种有效监督约束机制。在“三评”中,党员和群众对各级党组织进行面对面地认真评议。党员和群众打破思想顾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领导班子的批评都是指名道姓的,使党员和群众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心里的话有地方说。从关系竹林发展的重大决策,到班子成员的生活作风,从党委成员执行党规党纪情况,到个别党员干部多占点宅基地、开会迟到、学习时间打瞌睡,都是群众“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内容,往往把党员评得心发热、脸发烧。由于党组织和党员“怕”被评出问题,因而在平时就加强自律、注重自我结束,从而使“三评”达到了自律和他律、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有机统一,逐步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民主监督制度,“三评”成为竹林创造出的对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实行有效民主监督的最佳载体。

2、“三评”是一种崭新考核评价机制。在评议过程中,党组织把发言权、评价权、考核权大胆交给居民群众,交给普通党员,体现了民主和以人为本原则,形成了对下负责,接受监督的考核评价新体系,达到了上级与群众都满意。这种以“下评上”取代传统的“上考下”、以全方位综合考核替代单项考核的民主评议活动,较以往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准确,对干部的考核也更加到位,奖惩更加符合现实。通过“三评”考核奖惩的干部,较其他干部更加注重听民声、查民意,能够及时解决影响本地区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三评”为竹林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3、“三评”是一种和谐沟通协商机制。通过公开透明的评议,大家通过彼此沟通、相互协商,建立干部群众互相交流的正常渠道和平台,能够化“群众有事上访”为“平时积极沟通”,化“积累矛盾”为“随时化解”,实现了干群互动、互谅、互让、互信,消除群众不良情绪,解决了存在的矛盾问题,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使老百姓气更顺、心更齐、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坚持不懈的“三评”活动,评出了干劲、评出了和谐、评出了发展,强化了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4、“三评”是一种科学教育导向机制。竹林树立和宣传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让干部群众明白了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光荣与可耻,提高了党员干部、职工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步引领干部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群众观,指导群众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形成了安定团结,干事创业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长远发展。

制度化、规范化的“三评”活动,有效地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全体共产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了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可以这样说:“三评”活动作为竹林人创造出来的一种践行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