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对老师拍马屁是对老师与家长的共同解脱
2018-10-25 11:55:22
  • 0
  • 2
  • 0

禁止对老师拍马屁是对老师与家长的共同解脱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马进彪时评新浪个人认证

禁止家长对老师“拍马屁”:是对老师与家长的共同解脱

近日,衡水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家校联系通讯软件使用与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家长不得对教师进行“拍马屁”式回复、通讯群不得做聊天使用、家长不发布求助、慈善、募捐等活动信息,以及广告、推销、拉票、集赞等垃圾内容信息、咨询应自行避开休息时间等一系列通讯群“新规矩”。(人民日报10月24日)

自从家校联系群成为老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工具以来,一种奇葩的“文化”便应运而生,那就是所谓微信群里的“勾兑文化”现象。在这样的群中,家长的言语谈吐不再那么直接,而是拐弯抹角将想说的话藏得很深,“顾左右而言他”,已经成为这种群里家长说话的基本方式,长此以往,潜规则就成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

在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时候,一定是有着某些问题不得不说,其中有学习方面的,也有生活方面的,而有话直说,长话短说,无话不说,这样的沟通与交流,本身很正常,并且直来直去的效率也最高。但现在,大多数家长却不能这样有话直说,总是先来上一大段铺垫,才会说正事,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显然,这并不是因为大多数家长不会说话,而是因为他们说话时心理顾虑太多,因为其中一小部分家长早已在说话方式方面先行一步,那就是有事没事都要给老师点个赞,而有正事要说的时候,更是将对老师的夸张式奉承摆在前面,各种亮词和示好的表态大肆其中,而这种方式当然会引发其它家长的跟风效仿。

但这样善于奉承的家长心里是怎样想的呢?显然,就是怕自家的孩子在老师心目中没有位置,或以奉承的方式给孩子求得老师的某种关照,换言之,就是想得到某种特殊对待。而在群中这样一对一的“一唱一和”中,就会给其他更多家长造成一种被老师边缘化的感觉,因而必须也要没事找事给老师点个无厘头的赞,其攀比之势,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这种攀比式的奉承,作为一些家长来说,其实感到心里很累,因为如果不效仿,那么就会被其他家长落在后面,但如果这样奉承下去,则会是一种无休无止的无聊应对,这让家长们感到疲惫不堪,甚至,在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后,还要在晚上抽时间给老师补上一通奉承。

而对于这种情况,其实也让老师感到心里很累很不安,首先,作为老师,绝不会因为家长的奉承而特别对待哪个孩子,这是教师共有的职业底线。其次,出于工作需要,老师不可能拒绝与家长沟通,那是老师们工作的重要部分。第三,出于情面,老师也不可能拒绝与家长聊天,因为很多工作来还需家长的配合。所以,即使在半夜收到家长的@,老师们也会拿出精神给予全面回复,这种心理劳累与心理不安,都是来自于一些家长滥用联系群的结果。

因此,这次衡水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家校联系通讯软件使用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家长不得对教师进行“拍马屁”式回复,并不得做聊天使用。应当说这些“新规矩”,有利于树立新型师风,有利于形成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健康关系,而从心理层面来说,这样的“新规矩”,也是对身心俱疲的老师与家长的一种共同解脱。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